媒体称部分机关购物卡变“办公用品” 公款埋单
2021-03-04
一张购物卡,送卡者用公款购卡,收卡者或直接消费,或转手套现。记者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苏等地调查发现,春节将至,购物卡成了备受喜爱的礼品,辗转于商场、官场、卡贩子之间,构成一条“循环”产业链。如何遏制购物卡乱象、刹住节日送礼风,成为改良作风的一道考题。
公款埋单,购物卡变身“办公用品”
在广西南宁百货大楼、梦之岛和广州友谊商店的效劳总台,当记者讯问开什么发票能报销时,一名工作人员递上几张清单说:“这是能开发票的项目,你算好账后,待会通知我们就行了。”
记者在这张清单上看到:“墨盒120元/个—480元/个;墨粉220元/个—650元/个;签字笔1元/支—99元/支;笔记本5元/本—80元/本……”
一位在几家百货商场从事财务任务10多年的财务人员向记者泄漏,如今,不少人用公款购置购物卡,“团体送礼、公家埋单”,报销时往往打着“办公用品”、“办公耗材”的名号。
资深财务人员吉鹏通知记者,商家为了满足一些单位公款消费的需求,往往都情愿为此类单位开具“办公用品”发票。一些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办公用品”发票,一到年底往往激增几倍甚至几十倍。
中国人民银行、监察部、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结合出台的《关于标准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要求,购卡1万元以上须实名注销;单位一次性购卡金额达5000元(含)以上或团体一次性购卡金额达5万元(含)以上的,要经过银行转账方式购置,不得运用现金。
对此,不少人经过“化整为零”的方式躲避相关规则。广州广百百货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泄漏,有些三五个人一起来办卡的,每张卡都不会超额,加起来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回收套现,“循环产业链”滋长不正之风
在福建省一个地级市,从事礼品回收的马某说:“礼品回收行业就是看准了‘用的不买,买的不必’这一特点,在回收和出售间赚取利润差。例如,以七折的价钱回收礼品,再以九折的价钱卖出。”
一些礼品回收公司还把生意从实体店开展到了网络。记者上网搜索发现,一家名叫“卡卡网”的网站上,写有“专业购物卡回收”等广告语,设有通用卡、商场卡、超市卡等栏目。
记者拨打网站上的电话,一名自称姓马的女子说,广州友谊、王府井百货、广百百货的购物卡都可九折回收,超市购物卡八五折回收,“普通送来回收的卡都是数额上千上万的,否则没必要来套现”。
回收—套现—再消费,购物卡兜兜转转、几易其主的进程,催生了一条“循环”产业链。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教授在世诚以为,购物卡众多蔓延并构成完好的利益链,从一个正面折射出以后节日糜烂的状况。
增强监管,改变节日送礼不正之风
针对购物卡为变相送礼带来的灰色空间,近年来国度相关部门出台多项规则,标准商业预付卡管理,施行大额购物卡实名注销制度,遏制大额购物卡受贿等不正当行为。但仍有很多单位和团体应用政策破绽,在购物卡销售、回收等环节大肆牟利,为节日糜烂提供便当。
在世诚以为,目前实名制购物卡的规则只限定了人们在预付费购卡层面的实名注销制度,若要完成对购物卡的无效监管,还需在运用环节实行实名制。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蔡立辉以为,在加强监督执法方面,应更多引入媒体和大众监视。关于曾经查处的节日变相送礼等糜烂行为,应及时地下,构成言论震慑,在全社会构成对节日糜烂的高压态势,改变以后节日送礼的不正之风。